JAMA Network Open | 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

2小时前 肿瘤新前沿 JAMA NETW OPEN

该研究旨在评估BMI、腰围等指标及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的体脂率、肌肉质量等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韩国绝经前期女性中,较高的体脂率、体质指数、腰围、脂肪质量与乳腺癌风险降低相关。

乳腺癌 BMI 体脂率

JAMA Oncol | 年轻乳腺癌患者二次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研究

4小时前 肿瘤新前沿 JAMA ONCOL

该研究通过对1297名40岁及以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二次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遗传变异携带者在首次诊断后10年内发生二次原发性乳腺癌的风险较低,而遗传变异携带者的风险较高。

乳腺癌 遗传变异 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4 中国专家共识: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英文)

本文主要为免疫治疗在B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导,内容涉及早期BC和晚期BC的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管理,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未来方向。

Transl Breast Cancer Res

乳腺癌

首例:男性罹患乳腺多形性/实性小叶癌,NGS检测发现PALB2 c.1240C>T胚系突变

2024-05-30 肿瘤新前沿 PATHOLOGICA

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且有趣的侵袭性多形性/实性小叶癌病例,该病例携带PALB2基因致病性变异,并且有乳腺癌家族史,但没有其它明确与此类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本文还回顾了现有的文献。

乳腺癌 NGS 胚系突变

85岁父亲罹患前列腺癌检出BRCA2胚系变异,50岁女儿后续检出相同变异并确诊乳腺癌

2024-05-30 肿瘤新前沿 JCO PRECIS ONCOL

本文介绍了一例患有晚期PCa的男性患者,在 85 岁就诊时处于疾病晚期,携带潜在的BRCA2突变。

乳腺癌 前列腺癌 BRCA2突变

石晶教授:分子检测全病程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必要时应再次评估!

2024-05-30 肿瘤新前沿

本期的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晶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解答。

乳腺癌 分子检测 精准治疗

强效抗癌新布局!“最常见”和“最毒”乳腺癌等最新突破研究一览 | ASCO前瞻

2024-05-25 肿瘤新前沿

近两年来,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方面的突破,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乳腺癌 ASCO

病理干货 | 早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乳腺癌21基因检测?

2024-05-25 肿瘤新前沿

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21个基因的表达水平(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和5个参考基因),量化评估复发风险和化疗获益。

乳腺癌 乳腺癌21基因检测

权威机构:乳腺癌和肺癌治疗利器!这种疗法或改变肿瘤治疗局面

2024-05-24 肿瘤新前沿 ANN ONCOL

文章阐述了乳腺癌和肺癌领域的ADC临床证据,以及未来前景展望。

乳腺癌 肺癌 抗体偶联药物

2024指南:“最毒”乳腺癌全疗程新策略,使进展或死亡风险减半、总生存近乎翻倍…

2024-05-22 肿瘤新前沿

现有临床实践中,晚期TNBC标准治疗方案仍以化疗为主,新的治疗药物包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

乳腺癌 TNBC

JAMA Surg:肥胖女性减重手术可降低乳腺癌风险,胰岛素水平是关键因素

2024-05-22 肿瘤新前沿 JAMA SURG

该研究旨在通过SOS研究来探讨减肥手术与肥胖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关系,研究显示,在肥胖女性中,减肥手术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相关,手术效果在高胰岛素血症的女性中更为显著。

胰岛素 乳腺癌 肥胖女性

2024 ESMO BC | 孕酮受体状态在ER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及化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

2024-05-20 肿瘤新前沿

本研究旨在评估PR状态在ER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并探究化疗对PR阳性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乳腺癌 ESMO 孕酮受体

Radiology:多参数MRI和放射组学在乳腺癌分型中的应用

2024-05-19 影像放射新前沿 RADIOLOGY

目前的指南将HER2阳性结果定义为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评分为3+或2+,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在至少一个或多个样本上进行HER2基因扩增。

乳腺癌 放射组学

2024 ESMO BC | 吡咯替尼加曲妥珠单抗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三联疗法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iDFS结果

2024-05-18 肿瘤新前沿

与双HER2阻断相比,在新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组合疗法中加入吡咯替尼进一步提高了pCR率,从而在非转移性BC中转化为iDFS获益,证明了将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曲妥珠单抗和化疗合理联合的合理性。

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吡咯替尼

共500条页码: 1/34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