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的介入让Ⅲ期NSCLC的治疗大不一样

2019-08-07 佚名 肿瘤资讯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是临床难点,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肺癌免疫治疗已逐渐从后线往前移,从晚期向早期患者迈进。PACIFIC研究作为先行者为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肿瘤资讯】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董晓荣教授,就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现状做一专访。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临床难点,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肺癌免疫治疗已逐渐从后线往前移,从晚期向早期患者迈进。PACIFIC研究作为先行者为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肿瘤资讯】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董晓荣教授,就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现状做一专访。

董晓荣,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分为4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30%。其在诊断和治疗上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在治疗上,需要放疗科、外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

在治疗上,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可手术切除和不可切除。可手术切除患者主要为ⅢA期,但部分患者由于肿瘤较大或多站纵膈淋巴结融合,需要先行新辅助治疗,再考虑手术,其后续再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完全不可切除的ⅢA期或ⅢB、ⅢC期患者,需要进行同步放化疗。由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而近几年免疫治疗的出现,为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免疫治疗为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PACIFIC研究被誉为“海啸”席卷而来,为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曙光。PACIFIC研究中,Ⅲ期不可切除患者,在完成同步放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后续给予PD-L1单抗Durvalumab(简称“I”药)巩固治疗,研究结果令人惊喜。研究结果在2017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首次公布,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得到显着获益,中位PFS从5.6个月延长到16.8个月,又在2018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更新了中位PFS是17.2个月,降低约一半的疾病进展风险,同时显着降低38%的死亡风险,带来总生存期(OS)的获益。

2019年美国肿瘤临床学会(ASCO)年会上,PACIFIC研究更新的数据显示,Durvalumab巩固治疗组3年的OS率达到57%。众所周知免疫治疗具有“长尾效应”,让我们更为期待其5年OS率,为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免疫治疗前移,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获益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免疫治疗由IV期患者的二线治疗到一线治疗,再到PACIFIC研究中Ⅲ期不可切除患者的免疫巩固治疗,以及更早期患者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逐渐前移。目前的研究结果都提示,免疫治疗应用越早效果越好,尤其在早期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甚至Ⅲ期的患者中。免疫治疗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被完全调动。因此,我个人认为,早期应用免疫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获益,甚至达到完全治愈的可能。

临床实践中同步放化疗的应用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同步放化疗是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临床实践中真正能够做到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非常有限,这与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放疗靶区等均有关系。如果患者的原发病灶或纵隔淋巴结较大,此时进行放疗,可能会造成放疗副反应的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先行诱导化疗,待肿瘤及放疗靶区缩小后再行放疗。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或并发症等,例如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等,需要考虑序贯放化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9704, encodeId=eb931039e04eb, content=NSCLC下一步突破在于新靶点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基本见顶了,再有新的就需要新机制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肿肿, createdTime=Wed Aug 07 20:46:00 CST 2019, time=2019-08-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8-07 肿肿

    NSCLC下一步突破在于新靶点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基本见顶了,再有新的就需要新机制了

    0

相关资讯

足踝外科:跟腱断裂怎么治

跟腱是我们身体里最粗壮有力的肌腱。它大概长15 厘米,,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融合而成, 连接于跟骨后侧。跟腱的主要功能为使小腿屈曲和足部跖屈。

张力教授:临床医生除了看好病,科研也不能落下

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白求恩·中青年医生优才培养计划项目”科研培训上海站隆重召开。本次培训课程围绕临床医生在临床研究创新思路的寻找、研究设计、数据库建设、统计分析、文章写作与最终科研成果发表等一系列各方面存在的误区,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实例展开整个课程,以期为肺癌领域临床专家解决科研道路上的实际问题。

过敏: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只有你想象不到,没有过敏原做不到。还有些过敏原非常罕见,例如,有些人会对水过敏,接触水后会有灼烧感,并出现皮疹;有些人会对镍过敏,凡是和镍长时间接触的位置就会出现红肿;有人会对紫外线过敏;有人会对皮革过敏;甚至有些人还会对自己的汗液过敏…

精准放疗创新 让癌症不再可怕

放射治疗是被严重污名化的一门技术,因为过去放疗技术比较粗糙,可能带来较大的副作用,患者往往存在恐惧情绪,甚至一些患者由于惧怕放疗而选择姑息治疗,延误病情,放弃了根治的机会。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靶向治疗精准护航,联合治疗引领新方向

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及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断得到改善,临床医生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进展如何?如何让患者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程度临床获益?特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涛教授和贵州省人民医院谭诗生教授就该话题做一专访,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耳鸣怎么才能好 耳鸣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有人出现耳鸣的情况,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耳鸣吗?耳鸣怎么才能好?耳鸣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