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可安全应用阿司匹林

2017-08-04 伊文 国际循环

理论上来说,阿司匹林会影响某些心力衰竭(HF)药物的益处;既往也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增加HF并发症风险。因此,人们对阿司匹林在HF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一直有所担忧。但是,JACC7月31日刊中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给HF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提供了信心。


理论上来说,阿司匹林会影响某些心力衰竭(HF)药物的益处;既往也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增加HF并发症风险。因此,人们对阿司匹林在HF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一直有所担忧。但是,JACC7月31日刊中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给HF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提供了信心。

研究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Shunichi Homma等对来自11个国家168家中心接受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的2300余例HF患者进行研究。随访10年间,应用阿司匹林者及华法林者因HF住院或死亡的比例分别约为19%和23%;与接受华法林治疗者相比,每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的HF住院及死亡风险并未增加。校正年龄及心脏病严重程度等其他因素后,两组患者的HF并发症风险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是鉴于阿司匹林可引发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卒中,研究者认为HF患者还是应在医生指导下遵循指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

JACC主编Christopher O'Connor评论认为,与早期规模较小的研究相比,该规模较大、随访时间较长的研究结果可能更接近真相,有望对HF管理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美国HF患者数量接近600万。HF通常由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疾病对心肌的损伤引起,一般HF患者应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肌梗死风险。但是,人们一直担心阿司匹林会影响ACEI类或ARB类药物的效果。结合该研究结果,具有指南推荐的适应证的HF患者应继续应用阿司匹林。

参与该研究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Susan Graham认为,鉴于心脏病患者通常需一次应用多种药物,未来有必要深入研究药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iabetes Care:心脏应激和炎症标志物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

由此可见,在广泛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之外,只有NT-proBNP才能强有力地、持续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心力衰竭的预测。

基层医院心力衰竭临床诊疗中B型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心衰发病率高,诊断和治疗困难,在全面临床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将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其诊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心衰的诊断、临床评估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其中,利钠肽家族中的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应用尤其广泛,本建议旨在为基层医院医师在心衰诊

Int J Cardiol:急性冠脉综合征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

由此可见,添加一个多生物标志物到常规参数模型中可明显改善对未来心衰事件的识别和风险分类。

JACC:研究人员发现常见心力衰竭药物新机制的潜在功效

β受体阻断剂在心力衰竭的治疗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预防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心脏的轰击,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过度激发和压迫。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对β受体阻断剂药物有回应,具体原因不明。目前,天普大学路易斯卡兹医学院(LKSOM)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工作中发现,β-肾上腺素能受体3(β3AR)-一个新的β阻断剂靶标-它的机能紊乱会导致心肌保护磷脂的相应降低。

从指南到临床—再读2017ACC/AHA/HFSA心力衰竭处理指南

*2017年4月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布由ACC/AHA/HFSA联合制定的《2017ACC/AHA/HFSA 心衰处理指南更新》,它不仅是2013ACC/AHA心衰处理指南的更新版,也是2016ACC/AHA/HFSA心衰新药物治疗更新的二期发表。自2016年指南发布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已进行解读分析。本文比较2016、2017心衰指南,归纳出用于临床的几点建议。

J Am Coll Cardiol:60分钟内给速尿,院内死亡降61%

日本REALITY-AHF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衰患者,1小时内静射速尿,可使院内死亡率降低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