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什么决定了乙肝病毒暴露的结局?

2015-05-08 何嫱 生物通

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40多年。她不仅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还首次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近日,李兰娟院士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rends in microbiol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40多年。她不仅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还首次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近日,李兰娟院士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rends in microbiol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Who determines the outcomes of HBV exposure?”的文章,探讨了决定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结局的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一种嗜肝非致细胞病变DNA病毒。尽管可以接种预防性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大约4亿人罹患慢性HBV感染,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尤其高。

HBV病毒引发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极大差异。一些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将病毒清除出血液而不表现明显的临床肝病症状,或是以急性肝炎的形式发病,无长期的临床后遗症。而另一些患者则无法清除这一病毒,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尽管大多数的慢性感染者很大程度上不会表现症状,疾病也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但仍有10-30%的人会由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有可能进展为肝癌。

此外,虽然95%的成年人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会在几周时间内清除掉病毒,年龄和感染路径却可以影响幼儿的HBV暴露结局。90%的新生儿及30%的5岁以下儿童会患上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的结局和肝病发病是由病毒和一些宿主因素共同决定。

在这篇文章中,李兰娟院士指出近期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在一个水流动力学转染小鼠模型中建立共生的肠道菌群可以调节肝脏免疫表型,表明了天然的肠道-肝脏互作可能帮助实现了HBV病毒的快速清除。这为探讨HB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开启了新思路。

原始出处:

Baohong Wang, Lanjuan Li.Who determines the outcomes of HBV exposure? Trens in Microbiology, April 9, 2015.DOI: http://dx.doi.org/10.1016/j.tim.2015.04.0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6997, encodeId=e08f2699e63, content=关于乙肝营养的指南貌似并不推荐使用菌群调节的药物……,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0461627905, createdName=Rosechen2953, createdTime=Thu Jun 11 13:47:00 CST 2015, time=2015-06-1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959, encodeId=a1d6229596b, content=看过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mONcle9pic3yz0JbjHQ7nicJU7lHMOu0Itf3Zv3VBzEvK3k4AFPBXhiaxIRNGVI33GicoRXQEjkaasjdlWKwZuwcyhDP9Jibqt5ct/0, createdBy=f1281613275, createdName=zhouanxiu, createdTime=Fri May 08 21:51:00 CST 2015, time=2015-05-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6-11 Rosechen2953

    关于乙肝营养的指南貌似并不推荐使用菌群调节的药物……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6997, encodeId=e08f2699e63, content=关于乙肝营养的指南貌似并不推荐使用菌群调节的药物……,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0461627905, createdName=Rosechen2953, createdTime=Thu Jun 11 13:47:00 CST 2015, time=2015-06-1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959, encodeId=a1d6229596b, content=看过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mONcle9pic3yz0JbjHQ7nicJU7lHMOu0Itf3Zv3VBzEvK3k4AFPBXhiaxIRNGVI33GicoRXQEjkaasjdlWKwZuwcyhDP9Jibqt5ct/0, createdBy=f1281613275, createdName=zhouanxiu, createdTime=Fri May 08 21:51:00 CST 2015, time=2015-05-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5-08 zhouanxiu

    看过了

    0

相关资讯

PNAS:肠道菌群或有助乙肝病毒清除

一项研究发现,定植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成年小鼠肝脏清除乙肝感染的能力方面起到了一个作用。 尽管成年人获得的乙肝感染的至多95%被自发清除了,新生儿或者儿童期早期暴露在这种病毒中,常常导致慢性感染。为了研究与年龄相关的病毒清除, Ding-Shinn Chen、Hurng-Yi Wang及其同事向不同年龄的小鼠注射了乙肝病毒DNA。成年小鼠在注射后的6周时间里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病率、致病机制和预防

对于要经历化疗的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来说,HBV在免疫抑制的肿瘤病人中的重激活是一个临床难题。因为HBV的重激活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肝脏损伤,而且会中断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 来自意大利贝尔加莫的肿瘤学和血液学中心的M. Mandalà教授对免疫抑制的肿瘤病人中HBV的再激活的发病率,致病机制以及临床处理进行了综述。该综述还评价了主要的预防措施的意义。该综述发表在2013年7月的Criti

Cancer Cell:揭秘乙肝病毒诱导肝癌之谜

肝细胞肝癌是少数几种可以直接由病毒(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诱发的恶性肿瘤,目前肝细胞肝癌的首要诱因是HBV。HBV引起肝癌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种:(1) 病毒蛋白HBx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刺激其增殖能力;(2) 长期HBV感染刺激宿主免疫反应,逐渐发生肝脏炎症、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发生;(3) HBV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中,融合后直接促进肝癌发生。HBV插入融合至宿主基因的学说早在1980

EASL 2014:NUCs与IFN联合序贯治疗提高慢乙肝病毒学应答率

该研究来自中国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研究组。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核苷类似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序贯联合治疗既往长期NUC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效果。 既往接受至少两年的NUCs治疗未实现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的192例慢乙肝患者,接受48周的PEG-IFN序贯联合NUCs治疗或NUCs单药治疗。在上述患者中,83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109例患者采用NUCs单药治疗。所有患者进一

Gene Therapy:我国科学家利用CRISPR破坏乙肝病毒

2月5日,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院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日本京都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旗下子刊Gene Therapy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Harnessing the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CRISPR)/CRISPR-associated Ca

Immunity: 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免疫新机制

乙型肝炎是中国人群中高发的一类传染型疾病,乙肝会导致肝功能障碍,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引起乙肝的是一种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宿主对外援病原体的入侵具有一系列的抵抗机制。对于病毒来说,其携带的DNA或RNA分子能够被细胞内部的各类感受器分子识别(如病毒5' 磷酸化或双链RNA可以被RIG-I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