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防治策略总结,都是干货!

2023-10-19 生殖医学论坛 生殖医学论坛 发表于上海

刘玉环主任在《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防治策略》讲座中,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预防复发的方法进行了讲解。本文对部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宫腔粘连(IUA)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不孕不育成为诊治的主要目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率30%~62.5%。刘玉环主任在《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防治策略》讲座中,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预防复发的方法进行了讲解。本文对部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TCRA术后预防复发的方法包括:机械性干预、物理屏障、药物治疗等。

一、机械性干预

宫腔镜检查应作为TCRA术后常规检查;术后1月膜状粘连发生率35%;若宫内无球囊子宫支架,宫检间隔≤4周,粘连越重,检查间隔时间越短(2~3周);膜状或疏松粘连→检查时镜体分离或行球囊扩张术(Foley);分离粘连后3~4周应再次宫腔镜检查。

二、物理屏障

(一)宫内节育器(IUD)

IUD可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ICAM-1)和促粘连形成因子(TGF-β1)的释放,加速术后再粘连的形成。IUD不能完全隔离子宫前后壁,易粘连嵌顿。术后放置1月,宫腔复粘54.55%,其中肌性及结缔组织性粘连达40.91%。推荐:不放置IUD。

(二)球囊

Foley球囊:注水3—4ml,留置5—7天。

球囊子宫支架:注水2—4ml,留置1—7天,空囊留置至术后4-8周。

(三)防粘连药物

医用几丁糖: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值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胶原的产生,预防组织粘连。

透明质酸钠:与宫腔创面紧密结合形成保护膜,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炎性细胞浸润,具有止血和防粘连效果。

(四)羊膜

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及炎症的发生。具有低免疫源性、抗微生物及抗病毒的特性。新鲜羊膜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

三、药物治疗

(一)促进内膜生长药物——雌激素

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与再生,有助于创面修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使用雌激素,加或不加孕激素均有助于减少再粘连形成,降低复发概率。临床上雌激素的使用剂量尚不统一。常用的雌激素剂量为戊酸雌二醇2~4mg/d或等效激素,可同时联合其他辅助治疗措施。激素治疗时限通常为 2~3个周期。

在雌激素剂量选择上并未达成一致。有研究认为高雌激素环境反而会加速子宫内膜纤维化过程,促进再粘连形成,生理剂量雌激素更有利于子宫内膜损伤后的修复。同时雌激素发挥作用必须在有足够残留子宫内膜的基础上,因此,在子宫内膜破坏严重、宫腔内几乎无正常内膜残存的患者中应用受限。

(二)改善子宫血供

1、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

Aspirin能抑制血小板活性,预防微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循环。Aspirin通过抗炎作用抑制炎症介质引起的子宫、卵巢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液供应。

小剂量Aspirin对子宫的影响(75~150mg)

改善子宫动脉血供;增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

2、西地那非阴道凝胶

扩张血管,改善子宫内膜血供;增加子宫内膜厚度;约70%内膜改善,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3、维生素E

扩张血管,改善子宫内膜血供;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雌激素浓度。

4、中药

活血,促进内膜生长。

(三)促内膜生长

1、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

PRP是从新鲜的全血中获取的一种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血小板含量是正常血浆的3倍-5倍。

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中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使PRP在损伤组织水平上发挥其再生作用。

机制:PRP中高浓度的血小板被活化后,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VEGF、TGF-β、EGF、IGF-1等)。通过这些因子以脱颗粒的方式与细胞膜表面相关因子受体相结合,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及细胞的生长。

宫腔灌注疗效与PRP制备技术的规范化及质控有关。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

机制:促进干细胞的动员、迁移和分化,同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实现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并通过降低细胞凋亡活性减少细胞死亡。

可能在胚胎发育、着床和滋养细胞层生长中发挥作用。

目前支持的研究证据较少。

3、生长激素——宫腔灌注或皮下注射

机制:调节内膜细胞增殖和代谢,促进内膜再生和修复。分布在子宫内膜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生长激素结合,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在子宫内膜局部起作用。

目前支持的研究证据较少。

四、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可自我更新。

胚胎干细胞:致瘤性、免疫排斥、伦理等受限。

成体干细胞:成熟细胞,低免疫原性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骨髓,脂肪、人羊膜等)。

机制:干细胞能直接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还能分化为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参与子宫内膜修复的其他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周围环境中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行为,从而发挥修复子宫内膜的作用。

移植干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善。

以上就是对刘玉环主任在《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防治策略》讲座部分内容总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慢性子宫内膜炎对宫腔粘连治疗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IUA患者中CE发病率、治愈率,探讨CE及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对IUA治疗结局的影响,以期为IUA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改善提供依据。

不同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

本文针对IUA的研究现状、MSCs及外泌体对IUA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面总结!脂肪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脂肪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机制以及研究现状,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干货|宫腔粘连诊疗经验分享,术前预处理、术后管理要点全都有!

马彩虹教授分享了很多宫腔粘连诊疗的经验,本文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2015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妇科常见、对生育功能严重危害并且治疗效果较差的宫腔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生理及身心健康。继1894年首次发表IUA的文献报道之后,1948年,Asherman详细描述了29例流产或产后刮宫所致IUA病例,并将其定义为"损伤性闭经(traumatical amenorrhea)",又称为Asherman综合征。目前,IUA在我国的发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明确微创、经腹以及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宫腔粘连(IUA)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