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偷偷送你一篇6分SCI文章,你害怕吗?主动撤稿!

2020-04-09 网络 网络

曾经有一篇论文摆在我眼前,但我没有丝毫印象,只能选择撤稿,即使它发表在影响因子接近 6 的期刊上。

曾经有一篇论文摆在我眼前,但我没有丝毫印象,只能选择撤稿,即使它发表在影响因子接近 6 的期刊上。

别不信,这是个离奇的真实故事...

更离奇的是,论文只有三位作者,而且三位作者全都不知情,是什么神人将文章降临在三位作者的头上的呢?最终,三位作者一致同意:6 分的 SCI文章撤稿

3 月 25 日,爱思唯尔旗下期刊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撤稿了一篇题为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Images in gouty arthritis to Evalu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hi and bone erosion的论文。

图片来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据悉,论文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肌骨专业组组长邱逦教授。

图片来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论文撤稿在科研界可以说是稀松平常,但是这篇论文的撤稿理由,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抄袭?剽窃?一稿多投?同行评审造假?

通通都不是~

根据官方的撤稿通知,本文系作者申请撤回,原因是论文署名的三个作者并未参与该论文或者对该论文并不知晓。

三个作者都没参与过这篇论文,那么论文是谁写的,又是谁投的呢?

期刊和作者也没搞明白~

爱思唯尔在回应「撤稿观察」时谈到,邱博士指出通讯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是伪造的,并确认了该电子邮件地址并不属于她,疑似作者身份被盗。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伪造作者身份,在一个影响因子接近 6 的期刊发表文章,这操作一般人真的学不来。

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在学术界并不少见。

伪造作者身份,一种新兴的造假方式

伪造作者身份(Forged Authorship)是近些年来一种新兴的论文造假方式,即论文署名的众多作者中的一个甚至是所有的作者,对相关论文的研究和发表未做贡献、并不知情或并不同意。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2019 年,一篇发表在Trends in Chemistry的论文便对此类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伪造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论文的影响力,加快论文的发表。

图片来源:Trends in Chemistry

通常情况下,存在伪造作者身份的论文大都可能存在问题,因此,这类论文在撤稿时,原因并不单单是伪造作者身份,经常还伴有数据有效性、结果有效性存疑,甚至是抄袭、剽窃等原因。

举个例子,2018 年,PLOS ONE杂志撤稿了一篇文章,原因除了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对论文不知情外,还有数据疑似造假。

图片来源:PLOS ONE

若不是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致信期刊出版社,相信这篇文章还很难被揪出来,可以说伪造作者身份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学术不端行为了

当年清华学术地震,背后也有伪造作者的身影

类似情况不仅发生在国外,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案例。

2018 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一科研团队累计遭撤稿 11 篇,涉及图像篡改、图片文字数据重复使用,伪造作者署名信息等,引发了一场学术大地震。

图片来源:撤稿观察

涉事论文的第一作者叶肖鑫在其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16 篇,获清华学术新秀提名,但最后被发现其论文存在数据重复利用,伪造作者身份等学术不端行为。

其导师在主动撤稿时,指出佐治亚大学华人学者 Z.T.H.Tse 并未参与相关研究,也对论文的发表不知情。

图片来源: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对此,清华大学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叶肖鑫的博士学位,同时对其导师追责问责,其导师唐国翌教授被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并撤销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可以说叶同学事件也是一个坑导师的典型案例了。

严格审核下,伪造作者身份如何蒙混过关

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疑惑,在期刊编辑的严格审核下,伪造作者身份如何蒙混过关呢?

只能说科研党演起戏来,水平都很高。

一般而言,伪造作者身份可以通过代签作者协议、伪造作者邮箱、窃取他人科研成果等方式来完成一篇能瞒过期刊编辑的论文。

1. 代签作者协议

代签作者协议最为简单,一般而言,只有在所有作者都同意的情况下,论文才可以发表,而代签作者协议则是让一个或者几个作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或者「被知情」。

下图便是一个代签作者协议而被撤稿的例子。

在这篇论文中,一位作者在并未告知另一位作者的情况下就代其签署了作者协议,导致论文被撤稿。

图片来源:NCBI

2. 伪造作者邮箱

伪造作者邮箱,使期刊编辑无法联系到被伪造的作者,这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些被伪造身份的作者很多都是真人,身份信息都可查,仅有邮箱地址是伪造的,甚至还是论文真实作者的导师或者同事。

在下面这篇文章中,论文一作伪造了其导师的邮箱进行投稿,最后被期刊撤稿。

图片来源: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 窃取他人科研成果

剽窃他人成果指的是,未经他人允许,将他人的学术成果进行发表,甚至将他人列为共同作者。这种情况操作起来相对较难,毕竟获得他人的数据不太容易,但也不是没有相关例子。

下面这篇论文的撤稿理由便是论文的共同作者剽窃他人数据,所谓的署名作者并未参与该项研究。

图片来源:Reproduction Nutrition Development

伪造作者身份的方式着实五花八门,但是不管论文数据是不是真实无误,伪造他人身份发表论文都不是正途,不仅影响造假者的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还可能给被假冒者带来负面影响

要是有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你个高分 SCI 一作,你敢要吗?

因此,梅斯医学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被所谓的挂名,加作者,冒充虚似所欺骗,研究唯有真实的才是真实的,一切猫腻,被发现只是时间问题。造假者不断创新,让研究者很难防范,真正防范的只是自己,保持学术的严谨性,端正性,一切猫腻自然与自己无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192934, encodeId=d52811929342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43456994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撤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6994, encryptionId=44345699436, topicName=撤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20519/c2ab253484ee4527a2d4e9589a4821ac/45de9bf494a54becb2ea4369c9d11e85.jpg, createdBy=7a3710, createdName=医者仁者, createdTime=Sun Feb 13 12:21:50 CST 2022, time=2022-02-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近些年,PLOS ONE撤稿数量为什么大幅增加?

研究背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经常并存。虽然共同的风险因素是常见的,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显然与这些风险因素无关。事实上,气流阻塞的严重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较为明确。但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哮喘或以肺功能受限为特征的间质性肺疾病(IL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呼吸系统疾病与个别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各种不同的机制和表现,并没

《柳叶刀》撤回瑞典外科医生两篇文章

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的一项调查发现Paolo Macchiarini存在学术不端,《柳叶刀》杂志随后撤回其发表的两篇文章。

美国“减肥鸡汤”专家被撤13篇论文,辩称“没有主观谎报”

关注燃烧卡路里的人群可能听过这些有趣的“吃货小知识”:不管盘里装了多少,我们总是吃掉盘中大约92%的食物;迷信包装上的“低脂”标签可能让我们多吃50%;看悲伤的电影会让我们多吃28%到55%的爆米花……

心机”教授被哈佛撤稿31篇的警示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近日宣布,曾在该机构任职的皮耶罗·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造假需要撤稿。这一消息震惊全球学术界,因为安韦萨曾被认为开创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领域,已经享誉10多年。他在心肌上动的“心机”终被揭穿,警示科研人员靠造假可能一时得意,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30多篇临床试验,被撤稿20多篇!学术造假如何被一步步揭开

YoshihiroSato,日本骨科学者,最后供职于日本见立医院(Mitate Hospital),曾发表200多篇文章,其中包含33篇临床试验。2015年6月起,因Sato被指控在临床试验中有编造数据的嫌疑,引发各大杂志社纷纷撤稿,一时震惊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