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联合创始人逝世,敲响淋巴瘤警钟!

2018-10-22 刘卫平 健康报医生频道

2018年10月15日,美国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与世长辞,享年65岁。在医学科技无比发达的美国,人口预期寿命高达78.5岁,保罗?艾伦却英年早逝,引得众人一片哗然。从目前已有的资料获知,夺去保罗?艾伦生命的是一种叫做淋巴瘤的恶性肿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医师  刘卫平

2018年10月15日,美国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与世长辞,享年65岁。在医学科技无比发达的美国,人口预期寿命高达78.5岁,保罗?艾伦却英年早逝,引得众人一片哗然。从目前已有的资料获知,夺去保罗?艾伦生命的是一种叫做淋巴瘤的恶性肿瘤。

01 三次罹患淋巴瘤

保罗?艾伦最早于1982年罹患霍奇金淋巴瘤,这种类型的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的1/10左右,在化放疗的基础上约有80%的患者可以治愈。正是由于接受了科学规范的治疗,保罗?艾伦第一次战胜了病魔,恢复了生机,并重返自己的工作岗位。

2009年,保罗?艾伦再次受到淋巴瘤的困扰,这次发现的淋巴瘤叫做非霍奇金淋巴瘤,跟之前的霍奇金淋巴瘤并不一样,两者在发病形式、生物学行为、治疗策略和预后转归等诸多方面各有特色。不过,跟1982年那次一样,又是在化放疗的帮助下,保罗?艾伦勇抗病魔并赢得了第二次胜利。

2018年,保罗?艾伦在社交平台上提到自己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复发,并乐观地表示正在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但是,命运之神没有再次眷顾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天堂的大门向他徐徐开启。

02 多数淋巴瘤可以治愈

开挂的人生充满了众多的精彩,无限的期待却止于天妒英才。扼腕叹息之余,纵观国内外淋巴瘤情况,差异依然十分明显。在美国,淋巴瘤占到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死亡率的第六位;而近几年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徘徊在第八到十位。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淋巴瘤定义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说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我国淋巴瘤的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40%,而欧美国家却在70%以上。在一些大的医疗中心,随着规范化诊治的开展,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了2/3左右,甚至可以与欧美国家的水平相媲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如果某一天需要面对这种疾病时,我们应当做的就是像保罗?艾伦那样,积极乐观地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并时刻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态。

03 早期淋巴瘤的表现

那么,淋巴瘤有哪些早期表现呢?其实,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是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而且是无痛性肿大。这种情况很容易迷惑人,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这个包块不痛不痒,没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合并有淋巴瘤的症状,例如持续三天以上超过38℃的发烧、湿透床单,或者枕巾程度的夜间盗汗,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那么就要高度怀疑淋巴瘤的可能性,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实,淋巴瘤的预防策略跟其他肿瘤大同小异。主要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度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22273, encodeId=fb821e222731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34b508107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810, encryptionId=234b5081072, topicName=微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54533248452, createdName=huirong, createdTime=Wed Aug 21 18:59:00 CST 2019, time=2019-08-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8-21 huirong

相关资讯

Blood:UCH-L1绕过mTOR促进蛋白质合成和MYC诱导型淋巴瘤的发生

中心点:UCH-L1通过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结合和促进其组装来刺激蛋白质翻译。UCH-L1及其催化活性,对MYC诱导的小鼠淋巴瘤至关重要。摘要:mTOR是细胞增殖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mTOR依赖其结合伴侣,是两种复合物的核心——促进蛋白质合成(mTOR复合物1;mTORC1)和促进存活/增殖信号(mTORC2)。mTORC1下游的蛋白质合成在MYC驱动的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抑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

NEJM:这样的指甲改变,你见过吗?

患者,男,42岁,近期正在接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因指甲变化被送往肿瘤科就诊。5个月前,患者诊断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后完成了4个周期的化疗,治疗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阿霉素。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5g/dl(参考范围:3.5-5.0)。体格检查显示患者指甲弥漫性、深褐色变色(黑甲),伴有两种类型的横向白线。指甲上不透明的横线(长剪头所指)称为米氏线(

2018 CSCO:朱军教授:全方位解读CAR-T产品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2018年9月19-21日,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盛大开幕。作为肿瘤领域的一大热点,CAR-T治疗在今年的CSCO会议上关注度只增不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针对CAR-T治疗国内外获批情况及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分析

病人,男,53岁。因头痛伴记忆力减退1个月、加重3d人院。人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1~IV级,肌张力正常。头部MRI平扫示:左侧额、颞叶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6.5 cm×5.0 cm×4.3 cm;T1呈等或低信号(图1A)

马军教授:PD-1/PD-L1抑制剂在淋巴瘤领域中前景无限

2018年9月19日-23日,第21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万众瞩目下于福建厦门市隆重召开,CSCO会议代表了国内肿瘤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故而众多专家大咖汇聚一堂,广泛而有深度的探讨肿瘤临床治疗及学术新进展。目前,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可谓炙手可热,已然成为肿瘤治疗的一把“利剑”,而PD-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淋巴瘤领域正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Blood:在骨髓移植后,EBV/LMP特异性T细胞可有效维持EBV相关淋巴瘤的缓解

中心点:供体来源的LMP-Ts可安全用作为辅助疗法来预防EBV相关淋巴瘤在allo-HSCT后复发。LMP-Ts用作辅助疗法时,患者2年总体存活率从68%升高至78%。摘要:以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LMPs)为靶点的自体T细胞在标准治疗(包括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恢复)失败的II型潜伏EBV相关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显现出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供体来源的LMP特异性T细胞(LMP-Ts)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