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有种乳腺炎比乳癌更难缠

2017-11-06 敖雪 人民网-健康时报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与饮食结构、遗传倾向以及生育年龄等多重因素都直接相关。但相比于乳腺癌来说,有一种乳腺炎症,知晓率低、误诊率高且更容易侵犯年轻女性,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升,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与饮食结构、遗传倾向以及生育年龄等多重因素都直接相关。但相比于乳腺癌来说,有一种乳腺炎症,知晓率低、误诊率高且更容易侵犯年轻女性,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升,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黄汉源教授介绍,乳腺癌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最常见于乳房外上方及中心部位,偶尔发现乳房硬块,痛感很少,患者往往丧失警惕,误以为是炎症或者经前的乳房变化而延误诊治。到晚期很多女性患者不得不切乳保命。然而,还有一种被称“不死的癌症”的乳腺疾病,与癌一样毁乳,它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医学简称“肉芽肿”。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简称“肉芽肿”或GLM,是目前还没有被普遍认知的一种乳腺自身免疫性炎症,发病突然,常在一夜之间出现巨大肿块,可伴有剧痛,继之红肿、破溃。大约1/3的病人伴发下肢结节红斑或关节痛,1/10的病人对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病,因此苦不堪言。患者多是年轻的妈妈,小孩多数只有2~3岁,患者及家庭都因此颇受重创。

全国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杜玉堂教授介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这是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增加的比较严重的乳腺炎症,它与一般哺乳期的乳腺炎比要重的多。

“它临床的特征非常明确,总结‘三个三’,患者的年龄就是三十多岁,小孩两三岁,病程两三个月。此外,腿上有红斑表现。”杜玉堂教授表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往往发病突然,乳房会出现红肿破,甚至外形严重损毁,很难治愈。它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亚于乳腺癌。由于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且病因、病机尚不明确,在临床上“肉芽肿”很容易被误诊为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甚至令有些医生束手无策。“肉芽肿”至今尚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是目前复发率最低的手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18726, encodeId=6c711418e261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9f123e215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腺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721, encryptionId=e9f123e215e, topicName=乳腺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6963405262, createdName=andy2088, createdTime=Wed Nov 08 01:54:00 CST 2017, time=2017-11-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SCO 2017:盛湲教授分享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理念和经验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高发肿瘤,相对于其他瘤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的全程全方位管理,在延长患者生存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资讯】特邀上海长海医院盛湲教授与大家分享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Curr Dev Nutr:大豆可抗癌!

该团队最新研究发表在《Curr Dev Nutr》中,表明染料木素可以保护BRCA1,一种在阻止乳腺组织肿瘤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该团队由营养和癌症生物学教授Donato F. Romagnolo博士领导,Ornella I. Selmin博士是副研究教授。

Sci Rep:MiR-193b通过靶向DDAH1调节乳腺癌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1(DDAH1)负责一氧化氮合酶(NOS),一种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内源性抑制剂的代谢,在调节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除了血管生成之外,肿瘤可以通过从肿瘤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建立血管网络,称为血管生成拟态(VM)的过程。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在侵袭性MDA-MB-231、MDA-MB-453和BT549乳腺癌细胞系中DDAH1过表达。D

JNCI:化疗引发卵巢功能衰竭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阿那曲唑有无获益?

近期发表在《JNCI》的一项分析,报告了化疗引发卵巢功能衰竭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阿那曲唑治疗时,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

Nat Commun:研究发现miR-31是调节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及肿瘤发生的关键因子

微小RNA介导的转录后调控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然而,特异性微小RNA在控制乳腺干细胞(MaSC)活性和乳腺癌形成中的体内功能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富含MaSC的乳腺基底细胞群体和乳腺肿瘤中miR-31高度表达,并受NF-κB信号传导的调节。研究结果证明miR-31在体内分化以促进乳腺上皮增殖和MaSC的扩增。miR-31的缺失可影响乳腺肿瘤生长,减少癌细胞的数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预防乳腺癌的潜力股——双膦酸盐

双膦酸盐是一类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质吸收,从而保护骨组织的药物。既往研究已表明双膦酸盐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和骨骼相关并发症方面有长期益处。2017年10月,发表在《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的一项由我国台湾科学家进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考察了使用双膦酸盐能否降低乳腺癌风险。